《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怀揣着一颗感动的心,观看了话剧《永远的陶行知》,感受到了这位“伟大的人名教育家”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去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和“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以此歌颂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画面中出现了一艘游轮,两个人的对话拉开了话剧的序幕。整部话剧分别从陶先生留美回国投身教育开始,主要讲述了他三个阶段的故事。第一章“晓庄的钟声”,讲述了陶行知先生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投身乡村师范学校的教育,建立起没有围墙的学校晓庄师范。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及小先生制的形成。第二章“古圣寺的春意”,讲述了即使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陶行知先生依然坚持办学,同时这章也穿插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四颗糖的故事。先生对学生的博爱精神,与教育理念,充分的让我体会到校门口的那四个大字“爱满天下”的真谛。第三章“上海滩的晚霞”,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先生依然坚持办学,奔走各国,宣传救国思想,他不惧危险,争取和平曙光。
在观看话剧的同时,我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震动,一句话“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始终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使我更认真的思考我的职业。他认为 “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我也同样的赞同陶行知这一名言,教育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平平淡淡;教育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要真真实实。教育无处不在,教育随时随刻。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生活与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好生活”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优越生活,应该是正确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观念下的生活,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在这些生活环节中,时时渗透着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
古往今来,教师这个被誉为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一直是备受称颂,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在于育人。我,作为一名新进教师,一定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颗饱满的爱心,“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以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朵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