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邛崃市西南端天台山镇境内,属邛崃山脉,距离成都130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的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及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目前天台山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范围。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远古时代,天台山即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隋唐时代,三教(儒、佛、道)蓬勃发展,蔚为壮观;两宋期间,三教合流政教合一。鉴于此,官府便在天台山设立了总管川西地区宗教事务的官房——即“和尚衙门”。宋代,天台山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规模曾达到“三里一庙、五里一寺”,蜿蜒三十余里而上天台,形成了庞大的宗教山城。当时的繁荣之况甚至胜过当时的峨眉山,所以民间有“先天台而后峨眉”的说法。至今,天台山还留存有和尚衙门、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北宋画家文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谪居时曾在此主管教事,和尚衙门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处理三教共山的各种是是非非,同时兼顾接待帝王朝山进香歇脚之用。自此,天台山进入鼎盛时期。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2天台山历史悠久,炎帝遗迹甚多。故世有“天台天下古,天台古天下”之美誉。天台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表里,相互辉映,不仅在时空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相互渗透组合,而且还处处表现出历史遗迹、宗教建筑等与周围环境的交融和衬托。天台山以道教文化著称于世,为道家“祖庭”、“玄都”之地。天台山神秘幽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历代著名道教人物隐居养性、修炼传道,千余年来香火不断,祖神盛行,形成了颇具地方色彩的道教文化。天台山自古以来为“圣人践地”,历代在此举行祭祀炎帝活动,节日庙会亦频繁举办,因此,庙会中社火、戏曲、祭祖活动与各种富有地方风情特色的民俗活动,不仅具有古老淳朴之色彩,与宝鸡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而且增添了天台山人文景观的神秘性和多彩性。据实际勘察,天台山有宗教活动遗迹30处,民俗文化6处,奇石13处,碑碣8处,古遗址4处,炎帝活动遗迹10处,古道2处,祠庙5处,摩崖石刻5处。
天台山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游人置身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旖旎绚丽的风光奇景,探讨大自然的神奇奥秘,赏心悦目,陶冶性情,而且还能从中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神话传说,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而,今天宝鸡天台山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度假、科研的极佳境地。清人张式仲在其一首题名为《夏日登天台山》中写道:“游客登南岭,孤峰峙茂林。飒然风人户,长啸人开襟。酷夏可忘暑,高楼堪息心。”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3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现在,瓷胎竹编工艺被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产品远销国外。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4千百年来,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奉为“佳话”。为了爱情,富家千金卓文君居然能够素面朝天地当一个小酒馆的女掌柜,而大才子司马相如则放下架子当起了“小开”(堂倌),负责清洗酒具。
司马相如真的是为了爱情吗?如果是为了爱情,他们已经结合,本可以就此长相厮守。虽然是通过私奔这种方式,相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这次回临邛,是为了钱,是冲着卓王孙的财产来的。
开酒馆的开酒馆,做财主的做财主,这同财产有什么关系呢?司马相如开酒馆的目的,就是要向卓王孙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岳父大人啊,您是对的,文君确实不该嫁给我这样一个穷书生。可是,现在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不可更改了,她现在正跟着我受苦哩!只能靠开小酒馆为生了。下一步怎么办?您老看着办,您总要给自己留点面子吧!”。
本来,家财万贯的卓王孙之女居然当垆卖酒,这就是一种“沦落”,作为父亲,面子上肯定不好看。司马相如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让文君“抛头露面”,迫使卓王孙就范。否则,天下能开酒馆的地方多的是,何必一定要开在临邛呢?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按照司马相如的设想实现了。卓王孙承认了他和卓文君的关系,也周济他们了。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5另外,邛崃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邛窑遗址和南宋石塔,被专家誉为无价之宝;西汉胜迹文君井、精美绝伦的石笋山唐代摩崖造像、全国第二高砖塔回澜塔,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邛崃也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在火井镇境内。在二千多年的秦汉时期,邛崃人民就在钻井盐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公元前61年,在距邛崃市30公里处的火井乡凿了第一批天然气井,这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钻凿的天然气井。据《史记》载,在公元前三世纪,当时担任蜀郡太守的水利专家李冰就曾在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凿井汲卤,并利用开采盐井过程中取得的天然气煮卤熬盐。到了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四川的盐井已遍及临邛、成都、南充等地十多个县,利用天然气做饭熬盐随着也普及到上述地区。在欧洲,英国是最早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但那是公元1668年的事,比我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6大家看这两块巨石像不像金剑劈石的姿态。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剑劈石”,也有人叫它“试剑石”。但见两块巨百对峙而立,如刀劈一般;两石中间,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传说当年九天玄女在烧香台教会了黄帝用兵布阵之法,又授予他一把长剑。黄帝举剑朝一块巨石劈去,只听一声巨响,火花 ……此处隐藏2240个字……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过华夏族团。炎帝因年老体弱而离开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黄帝从涿鹿来到蒙峪沟,进了南天门,单上第一道山峰,点燃信香,虏诚祈祷。此时炎帝正与九天玄女在天台山采药,闻得信香,占卜知道黄帝来此之意,便告诉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黄帝面授军机。黄帝学得九天玄女的战法,又焚香3日,以谢炎帝不计前嫌之恩德。回到涿鹿后打败了蚩尤。后人为纪念炎帝、黄帝这两位中华始祖,将这座山称“烧香台”。建宫造亭,朝拜祭奠。从至今遗留的古建筑群遗址和史料记载看,这一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余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宝殿等庙宇,洞内供香台,上置一铁铸香炉,为清代道光年间所铸,这里迄今香火不断。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11644年,成都平原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川,成都沦陷,张献忠称帝,随即在成都拉开了一幕四川有史以来最残酷的大灾难。据文史记载“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体皆生毛”。这场史无前例的惨剧,让古蜀以来四川三千年文明史,跌入最黑暗的年代。天台山在这场浩劫中也未能幸免。民间流传,张献忠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三千棍僧堵截,张部绕青草坡从天台后山,袭击成功。于是,天台山玉石俱焚,宫、观、寺、庵尽毁。我们现在从出土石碑上还能看到,“因献贼蹂躏半遭毁尽仅存十余院”的文字。雷音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在这场浩劫中也被付之一炬。今天,从雷音寺遗址留下来的照壁、宋代石狮和残垣断壁中,我们依稀还能看到昔日天台宗教事业的鼎盛。
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后,天台风光依旧山灵水秀,管理和服务日臻完善,。它不仅完整地传承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精神遗产,还汲取了更为广阔丰厚的外来思想与文化基因。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xx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旅游区,20xx年成功申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天台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2天台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名闻国内外。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写下了很多赞美天台山景色的诗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即有详细描叙天台山风景,赞美天台山景色的篇章"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还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规模宏大的国清寺,被认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胜迹,也主要集中于国清寺附近,称为"国清风景区"。国清寺是一座拥有19600平方米面积,600多间屋宇的大型建筑群,它以四条纵轴为主体,其中包括四殿(弥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五楼(钟楼、鼓楼、方丈楼、近塔楼、藏经楼),四堂(妙法堂、安养堂、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成为我国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国清寺的文物室珍藏着两千多件文物,其中有的很珍贵。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3这个地方叫白马关。白马洞居白马关半山腰危崖之上。洞楣刻有“白马关”三个字。内有天然石供台,上塑白马泥像,马背坐一白马将军。马浑身洁白如玉,盘蹄而卧,膘肥体健,活灵活现。白马将军披挂白色皑甲,手持利器,环目圆睁,威风凛凛。传说,当年炎帝神农氏,一天上天台山采药,突遇狂风暴雨,困在山中,眼看就要被洪水吞噬,这时,天空一声炸响,黑云裂开一道缝隙,一匹白马,沿着电光飞驰而来,驮上炎帝跑到一个遮风挡雨的山洞里。后来,这匹白马天天驮着炎带上山采药,为民治病。后人为了纪念这匹白马的功德,遂将这洞建为“白马祠”。在白马关周围,还有杨家滩、磊石山等景点。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天台山的主峰莲花顶。这里有一块大50余亩的平坦开阔地,建有山门,宽7米,高5米,气势雄伟,古色古香。门额书“天台山”,两边有对联,右书:“天台莲花震万方”,左书:“声威气势雄千里”。门前有5级石台阶;两尊石狮蹲卧两旁。此门为现在重建。据志书记载,这里原建有上殿5间,东侧有3间姑皇爷庙,中间是八角亭子,北面为7间王爷楼,两边有钟楼、鼓楼,中为过道,北面台阶下方建有3间佛爷庙。从现在所遗留的许多柱石看,这里当年庙宇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4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因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卓文君的家庭背景。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在今天看来,500多工人的生产规模不算太大——但在那个时代,就是一家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全球五百强了。卓文君是西汉才女,是临邛大富商、蜀国首富卓王孙的女儿,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文君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寡居生活。自然是面对春花秋月,感物伤人,倍感凄凉。
陕西天台山导游词15这个地方就是炎帝的寝殿区,由3座大殿、骨台、圣母梳妆台组成。现存殿基遗址,有基石5个,从场地能看出当年的规模。现在,除炎帝停尸台保持原样外,三寝宫为今人重修。中间这座大殿就是炎帝寝殿,塑有炎帝手握草药之像,左为玉皇殿,右为三圣母、九圣母合殿,西边还有黄老真人庙。炎帝神农停尸台基面对三寝宫正中,为汉白玉石板,长2.5米,宽1.4米。以此推测炎帝是个身材魁梧的人。传说,炎帝为“医药之神”。他曾尝遍百草,研制草药,造福人类,先后发明“三黄汤”(黄蓖、黄连、大黄)、马鞭草、柴胡、茶等中草药,还将自己发明百种草药的药味、药性,整理为《神农本草》一书。当他140岁高龄时,仍不顾年迈体弱,登上天台山挖草尝药,因误尝“火焰子”,而仙逝于天台山老君顶下。他的妻子、儿子、族民们为了悼念他,便在天台山设祠以祭长达10日。后来,世人为了纪念这位“华宗汉祖”,曾在此建造了炎帝寝宫,修筑了神农骨床,几千年来,祭祀不断。三寝宫四周山环水绕,草碧树绿,风景极为优美,既是寻根祭祖之圣地,又是赏花玩水之佳境。 燕麦岭
现在,我们来到了燕麦岭。燕麦岭位于天台山东北方,距其半里路处。传说,炎帝教民稼耕,种的第一季粮食是养麦,第二季是麦子。当时,麦子没有名字,大家起名为“炎麦”,这种麦子随部落的迁徒、扩大,传遍黄河中上游,甘肃人称其为“燕麦”。因这座岭遍种此麦,亦叫“燕麦岭”。此岭的半山腰有一石洞。相传,此洞为古代军事家孙膑死后,化作神仙来天台山修身养性、面壁坐禅之处。距孙膑坐洞20米处,有一平台,约有10平方米,可容二三十人,名日:观景台。站在台上,若是晴天,可看到瑰丽壮观的日出。